賈惜春出的謎語是:前身色相總無成,不聽菱歌聽佛經。莫道此生沉黑海,性中自有大光明。——打一物。
此燈謎的謎底是“佛前海燈”。首句說海燈本應置於佛殿,而前身卻被置於塵世之中,因其性本不適於塵世,所以總是“無成”。“色相”是佛教用語,一切有形質、顏色、相貌可見的東西都叫色相。“無成”指不能悟道成佛,修成正果。第二句說海燈前身雖身處塵世,卻能看破紅塵,只聽佛經。“不聽菱歌”含有看破紅塵之意,因為樂府詩中的菱歌蓮曲,內容多屬男女情歌。第三句說海燈終於在佛殿寺內找到歸宿。“沉黑海”指投身佛門與人間繁華歡樂絕緣,從世人來看,這就象沉入漆黑的海底一樣。結句說,海燈一旦置於佛前,儘管燈光黯淡,內中卻自有光明在。“性”是指佛教認為人自身存在一種神秘的“佛性”,只要能覺悟到它,就能成佛。“大光明”是指佛祖釋迦牟尼曾稱大光明王,後佛家以此代指佛。據脂評說:“此惜春為尼之讖也,公府千斤至緇衣乞食,寧不悲夫。”此謎是借“佛前海燈”隱喻惜春一生的遭際。前二句說惜春未出家之前處於繁華的塵世,總未能修成正果,但她卻能看破紅塵,一心遁入空門。後二句暗寓惜春出家為尼的歸宿。說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她沉入黑海,只要能悟到人自身的本性則心中自有光明。
薛寶釵出的謎語是:
朝罷誰攜兩袖煙,琴邊衾里總無緣。曉籌不用雞人報,五夜無煩侍女添。
焦首朝朝還暮暮,煎心日日復年年。光陰荏苒須當惜,風雨陰晴任變遷。——打一用物。
此謎謎底是“更香”。更香即古代為夜間打更造的一種線香,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,故此得名。首句“朝罷誰攜兩袖煙”暗隱“香”字。第二句寫更香的特徵,古代的香種類繁多,這裡意思說更香與彈琴時用的鼎爐之香和熏被褥衣裳之香均無關。頷聯寫更香的作用在於報時。“曉籌”是指清晨的時刻。“雞人”是古代宮中頭戴“絳幘”(紅布頭巾,象徵雄雞冠)專職司晨報曉的衛士。“五夜”即五更,古代計時將夜裡時間分為五等分,稱五更為五夜。“添”指添香。頸聯描寫更香燃燒的情景,說更香被從頭上點燃,從外向內燃燒,永無休止之時。尾聯說時間一天天消逝,更香不斷地消耗著自已,而同風雨陰晴的變化無關。這個燈謎是借更香暗寓薛寶釵與賈寶玉成婚後孤淒寡居,獨守空房的遭際。首聯上句中的“兩袖煙”喻“兩袖清風”之意,暗示薛寶釵在榮華之後,落得個兩手空空、一無所得的結局。下句“琴邊衾里”喻親切和諧、朝夕不離的夫妻關係,隱寓寶釵同琴瑟和諧的夫妻生活終究沒有緣分。頷聯意思是說寶釵在寶玉出家後獨守空房,因愁悶而夜夜難眠,故不用雞人報曉,也不用侍女添香。頸聯以香火燃燒的情景喻寶釵終日為孀居生活的冷落孤寂而困擾,朝朝暮暮、年復一年地過著苦惱猶煎的生活。尾聯寄寓對寶釵命運的感慨,說縱然青春可貴,韶華應當珍惜,但因世事風雲變幻,寶釵也只能任其自然了。這個燈謎透露了八十回後原稿中薛寶釵孤苦寂寞的生活情景,後四十回續書寫寶釵日後得貴子,並“蘭桂齊芳”,當與曹雪芹原意不符。